“葫蘆掛窗臺,福祿進家來”有什么說法?你家的葫蘆位置放對了嗎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葫蘆一直是吉祥的象征,人們對于它的喜愛亙古不變,歷久彌新,古人認為它外形嘴小肚大,是吉利的象征。所以古人喜歡在院中種植葫蘆,寓意福祿雙全、健康平安。民間自古就有“葫蘆掛窗臺,福祿進家來”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葫蘆掛在窗臺上,福祿自然就進家門了?,F代社會中,也有很多人對葫蘆有著特殊的喜愛,但是關于葫蘆的擺放位置,你放對了嗎?

根據資料記載,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考古學家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中,就已經發現了葫蘆及其種子,這足以證明葫蘆在 我國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如此,中國的很多書籍當中也有葫蘆的記載。

在古代,葫蘆又有“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等別稱,其中“壺”和“盧”在古代是盛酒和盛飯的器皿,因為葫蘆的外形和用途都與之高度相似,所以人們就把“壺”、“盧”合二為一,稱為葫蘆中最早的名稱來源,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云:“七月食瓜,八月斷壺”。這也證明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食用葫蘆的記載,葫蘆的食用方法很多,元代的王禎就在《農書》中說道:““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干”、“瓠之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咸宜,最為佳蔬”。由此可見古人把葫蘆當做水果蔬菜來食用,可燒湯、做菜、腌制等,其味道鮮美、香味濃郁,不管是葫蘆還是葉子都要趁其鮮嫩時食用,等成熟之后就失去了原本的食用價值了。葫蘆除了可食用以外,在我國還有很多關于它的神話傳說。

在古代,葫蘆除了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外,還在文學、宗教、民族、神話傳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傳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文化經過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歷史沉淀,已經變得博大精深,底蘊深厚。

隨著社會的發展,葫蘆逐漸成為了人們心中象征健康、福祿的吉祥物,人們喜歡在家中擺放葫蘆擺件或者在院子里栽種一顆葫蘆藤,祈求家人幸福平安、家庭和睦興旺。古人在葫蘆的擺放位置上很有講究,他們認為在家中擺放葫蘆會有好的福氣。由于葫蘆是古人眼中的吉祥物,所以他們也會把葫蘆放在家中的重要位置,除此之外,古人認為客廳也是一個擺放葫蘆的好地方,因為葫蘆的諧音為福祿,所以也有古人追求福祿雙全的寓意。而人們對葫蘆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它外形美觀、枝繁葉茂、藤蔓纏繞、果實累累,還因為其有著美好的象征和寓意,同時也是人們的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