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賢,細看新燕巧經營丨山水將樂 楊時故里



今天
《三明日報》讀書版刊發
施曉宇教授為我縣不久前出品的
《龜山·華山·烏石山》一書所作的序言
推介此書,致敬先賢大師
在此,刊發此文,以饗微將樂的讀者朋友
全文如下:
提起將樂縣,通常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閩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玉華洞,卻不知道將樂縣乃福建省最早建縣的七個古縣之一,早在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就已建縣,距今將近1800年了。將樂縣還有遠比玉華洞更加著名的楊時先生?!俺涕T立雪”的楊時先生既是將樂先賢,又是理學大師,被譽為“閩學鼻祖”。所以《龜山·華山·烏石山——將樂走筆》 一書開宗明義寫道:“將樂是理學大家龜山先生楊時梓里。楊時生于斯,長于斯,歸于斯。將樂的山山水水,一簞一瓢,均留下先賢的生活印記,浸潤著鮮明的鴻儒遺風?!?/p>
楊時故里,山水將樂,土沃民樂。作者介紹龜山(宋代叫龍池團,清代叫龍池都)是楊時先生的出生地——住家之所在,故而楊時取字中立,號龜山,人稱龜山先生。楊時十分眷念龜山,著有《龜山集》,喜歡在將樂生活,原因是:“鄉邦雖僻左,而溪山之勝,亦吾閩佳地。”進而楊時在《資圣院記》具體描繪:“將溪據閩之上游,地險而隘,以崇山大陵為郭郛,驚湍激流為溝池, 魚稻果蔬,與凡資身之具,無所仰而足,故五季之亂,人樂居焉?!挟敱由硐热酥畯]而歸老焉。幅巾杖屨,徜徉龜山之陰與田夫野老相從于此, 枕石漱流,竊自比于舞雩之下,將有日矣!”(《龜山集》卷二十四)
在龜山,楊時先生寫下一首首贊美家鄉四時風物的詩文,如《春日》 之一:
春深不見鷅鹠聲,
百舌時聞自在鳴。
獨步移床臥深屋,
細看新燕巧經營。
接著,作者介紹華山——包括含云山、鐘翠山、玉標峰等——楊時先生的讀書處、講學處。楊時幼年即在含云山的含云寺讀書,得到過寺內住持(順昌縣蕭氏)慶真禪師的悉心指教,感念一生。在慶真禪師圓寂后, 已是理學大師的楊時應慶真禪師之徒惟覺和尚之請,寫下《含云寺真祠遺像記》, 深切表達幼年得慶真禪師的知遇之恩。成年后,楊時還多次在含云寺講學。據清康熙年間延平府儒學教諭毛念恃收集整理的《文靖楊龜山先生年譜》記載:
宋熙寧六年(1073年)癸丑,先生(楊時)二十一歲,仍講學于含云寺,作《禮記解義》。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先生四十八歲,居鄉,講學于含云寺,作《勉學歌》是(示)諸生。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
躚躚黃小群,毛發忽已蒼。
愿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
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
《勉學歌》又名《此日不再得示同學》《讀書含云寺示學者》。詩中諄諄告誡后學,做學問要甘于清貧,愛惜光陰,勤奮學習,注重道德修養, 不追慕名利。楊時的這首《勉學歌》,不僅對他創辦的東林書院和在東林書院長期聽他講學的學生影響巨大,即使在今天對莘莘學子仍然具有很貼切的教育意義。
烏石山,位于將樂縣城水南鎮,因“山下有烏石,故名”。這里是一代理學大儒龜山先生的安葬地。作者在書中寫道:
楊時選擇了本邑水南之原烏石山作為墓地。其地乾山亥向,行龍坐壬向丙。一般的墓地都是坐北朝南的,而楊時選的墓地是坐南向北。其含義有三:一是家鄉在北門;二是兩位恩師(程顥、程頤)在北方;三是靖康之恥,二帝蒙塵,尚在北方,楊時念念不忘的是王師北定中原,還我河山……
南宋建炎二年(1128 年),楊時先生75歲,提出辭職還鄉。這時有旨召楊時任工部侍郎,楊時力辭。又“有旨令先生乘騎赴用,先生具辭, 乞致仕”。致仕就是退休,又被宋高宗趙構挽留。
“遂除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賜對衣金帶、紫金魚袋,先生上表謝辭。又賜官絹三百錠,白銀三百兩,以養余年。先生辭,惟懇乞恩惠于八閩,山無米,地無租?!?/p>
宋高宗準奏:“永為優免。”故而“至今閩人思之”,感激楊時。楊時大公無私的形象躍然紙上。
南宋紹興五年 (1135年) 4月24日,返鄉多年的楊時在親自選好墓地的40天后,因腳疾加咳喘去世,葬于烏石山。
楊時的三傳弟子朱熹為老師題詞:“孔顏道脈,程子箴規,先生之德, 百世所師?!鼻迨プ鎼坌掠X羅·玄燁為楊時題匾:“程氏正宗”。
《龜山·華山·烏石山——將樂走筆》一書分“楊時與龜山”“楊時與華山”“楊時與烏石山”“山高水長”四個章節,用史料說話,脈絡清晰。熱愛鄉梓的吳福瑞、李宣華先生編著的這本書,有助于人們了解將樂名片——“閩學鼻祖”楊時的一生,進而了解將樂縣(古鏞州)的悠久歷史。
說起來我與將樂縣有緣。1974 年7月我從福州一中高中畢業,插隊當知青在將樂縣的隔壁順昌縣。1999年12月將樂縣作家曹豹文找到《福建文學》編輯部,請我這個“芳鄰”為他的文集——也是改革開放后將樂縣出版的第一部個人文集《林中感悟》作序。我沒有理由推辭,寫下了《人生最貴平常心》。如今,年長我十歲的曹豹文先生墓木拱矣,但他永遠是我與將樂縣結緣的紅娘。
(本文為文集《龜山·華山·烏石山——將樂走筆》之序,發表時略有刪節。2023年10月 海峽書局)


施曉宇
1956年生于福州,籍貫江蘇。恢復高考先后考入福建師大歷史系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90年北大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F任福州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一級作家);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閱讀學會副會長。來源:三明日報 百度百科
編輯:伍賢洪 初審:余程瑤
復審:肖國平 終審:肖久慧
商務合作、新聞線索、打擊假新聞舉報:0598-2322923
投稿郵箱:2518131381@qq.com


有什么悄悄話要告訴小編的不?
來互動區留言唄!
沒有?。磕屈c個“
”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