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女子頻繁頭暈,頭顱CT和心電圖檢查正常,主任一句話揭開真相
頭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身體不適之一,本質上是一種復雜的感覺異常。引起頭暈的原因數不勝數,小到感冒、低血糖,大到顱內腫瘤、腦血管疾病,都可能讓人感到天旋地轉。若是偶爾短暫發作,多與血壓波動或體位變化有關;但若頭暈持續且頻繁出現,就必須警惕,它可能隱藏著慢性疾病,必須盡快去醫院檢查。

2015年,47歲的徐蘭娟在云南經營著一家小米線店。幾年前,丈夫在工廠意外中雙眼失明,從那以后,家里的重擔就完全壓在她一個人肩上。白天要忙店里生意,回家后還得為丈夫端水送藥,照顧兩個孩子,徐蘭娟幾乎從未真正停下來歇過。長期的勞累與精神緊繃,讓她早在前年就被診斷出高血壓。徐蘭娟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家里唯一的依靠,若是倒下,這個家就徹底撐不住了。因此,她一直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從不漏服。
2015年4月4日清晨,徐蘭娟正在米線店后廚煮湯。正當她低頭往大鍋里撒調料時,忽然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從后腦勺傳來。徐蘭娟下意識地停下動作,抬手扶住案臺,只覺得腦袋里像被塞了棉絮似的,就連眼前的鍋碗瓢盆都變得模糊不清。她深呼吸了幾口氣,才緩了過來。徐蘭娟心想,大概是昨晚沒休息好導致的,便也沒放在心上,繼續低頭忙碌著。
4月19日深夜,徐蘭娟半夜起來上廁所,剛從從床上坐起,便覺得自己的腦袋像被重物壓著,沉得幾乎抬不起來。眼前的柜子和床沿仿佛緩慢旋轉,她下意識伸手去扶墻,卻依舊覺得腳下飄忽不定。徐蘭娟強撐著身體繼續往廁所走去,可才走了沒兩步,眼前驟然一黑,胸口隨之涌起一股發緊的窒息感,雙腿立刻發軟。她幾乎是跌坐回床上,手指死死抓住床單,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冷汗沿著鬢角不斷滑落,浸濕了枕邊的被單。

緊接著,這股眩暈感一波接一波襲來,像潮水一樣沖擊著大腦,令徐蘭娟心慌氣亂,根本不敢再輕易起身。她閉上眼睛,蜷縮在床上,雙手抱頭,額頭緊緊貼著膝蓋,像是在用盡全身的力氣抵抗那股瘋狂旋轉的力量。下一秒,徐蘭娟的胃里開始翻江倒海般難受,一股酸水直沖喉嚨。她的身體頓時彎成一張弓,胸腔發緊,不受控制地干嘔起來。一旁的丈夫聽到動靜后,焦急地起身摸索著走過來,一邊給徐蘭娟遞上紙巾,一邊打電話叫來救護車。
到達醫院后,醫生了解了徐蘭娟的病史后,首先把懷疑方向鎖定在“腦源性頭暈”。他耐心解釋道,腦供血不足、腦梗死、甚至顱內腫瘤,都可能讓人產生持續性眩暈和頭痛。于是為了排除這些危險情況,醫生立即為徐蘭娟開具了血常規、腦部CT以及核磁共振檢查。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她和丈夫反復在候診區來回踱步,心里始終懸著一塊大石頭,生怕自己真查出什么大問題。
很快,檢查結果顯示:血壓值為138/107mmHg,雖稍微偏高,但仍屬可控范圍;影像學檢查并未發現顱內異常,沒有梗塞,也沒有腫瘤跡象。聽到這里,徐蘭娟心里終于松了一口氣。走出診室時,她仍忍不住小聲抱怨,覺得丈夫太過緊張,非要把自己送來醫院。她嘴里嘟囔著,這些檢查花了不少錢,結果什么都沒有查出來,十有八九就是血壓控制不穩惹的禍。

但回到家后,徐蘭娟并沒有就此放松。她意識到自己的血壓管理還是不夠好,于是開始在生活細節上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吃飯時,徐蘭娟刻意少放鹽,少碰油膩的米線澆頭,改為多吃青菜和水果。晚上收店后,她比以前更早關燈休息,還把部分瑣碎的活交給大兒子幫忙。堅持了半個多月,徐蘭娟的頭暈和惡心明顯減輕,這讓她確信,自己的調整是對的。
6月8日中午,米線店正是最忙的時候,徐蘭娟端著一碗剛出鍋的米線走向客人桌前。剛邁出幾步,她突然覺得腦袋猛地一沉,眼前的碗筷和人影開始重疊,像有無形的力量壓迫著雙眼一樣。徐蘭娟身體一晃,手里的碗差點滑落,額頭瞬間冒出一層冷汗。她咬緊牙關,努力穩住身子,卻發現呼吸越來越急促,胸口發緊,連握住托盤的手都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很快,徐蘭娟的臉色在短短幾秒鐘內變得蒼白,唇角微微發紫,整個人看起來極度虛弱。
她勉強把米線放到桌上,轉身想回柜臺休息,可腳步剛邁出,就像被抽空了力氣一般,雙腿軟得支撐不住。徐蘭娟趕緊伸手去扶案臺,卻沒抓牢,整個人劇烈搖晃。手中的托盤“哐當”掉落在地,她的身體徹底失去平衡,眼前只剩下一片漆黑。那一刻,徐蘭娟感覺天旋地轉,耳邊嗡嗡作響,喉嚨里一陣惡心翻涌。還沒來得及喊出聲,整個人直直倒了下去。

周圍的客人見狀嚇得大叫,在后廚幫忙的大兒子聽到動靜后也立馬沖了出來,哭著喊著母親。此時的徐蘭娟只覺得耳邊的嗡鳴聲越來越大,仿佛無數只蜜蜂在腦殼里亂撞一樣,意識被一點點吞噬。漸漸地,他的眼皮沉重得再也撐不開,四肢逐漸失去知覺,如同被抽走了所有力氣,隨后整個人徹底陷入黑暗……
很快,救護車及時趕到,迅速將徐蘭娟送往了醫院。急診科醫生先讓她平躺吸氧,隨后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得知她有高血壓史后,醫生一度懷疑是心源性頭暈。所謂心源性頭暈,指的是心臟功能異常導致大腦一過性供血不足,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臟泵血能力下降,都可能讓人突然眩暈甚至暈厥。帶著這樣的判斷,醫生立即為她安排了心電圖和心臟彩超,監測心率和血流情況。徐蘭娟躺在檢查床上,胸口貼滿電極片,心跳聲在儀器上清晰跳動。丈夫則坐在一旁,不停攥著衣角,額頭布滿焦急的汗。
檢查報告很快出來,卻并未顯示任何明顯異常。心率規律,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都在正常范圍,血管也未見堵塞或狹窄。醫生皺起眉頭,翻看結果反復確認,又調閱她的血常規和血糖化驗單,仍是一切正常。醫生見狀,只好把排查的方向轉到頸椎方面上。因為在臨床上,頸椎退行性改變??蓧浩妊芑蛏窠?,導致眩暈、手麻、供血不足。于是醫生又安排她做了頸椎CT檢查,但影像結果顯示椎體排列尚可,椎間隙未見明顯狹窄,也沒有明顯骨質增生或壓迫跡象。

看著頸椎檢查未見異常,醫生擔心她的眩暈另有隱情,便繼續安排了腦血流超聲以觀察椎基底動脈情況。結果提示血流速度正常,管壁光滑,沒有明顯狹窄。隨后查血糖、血脂:空腹血糖5.2mmol/L,甘油三酯1.32mmol/L,總膽固醇4.7mmol/L,均在正?;蚪咏7秶鷥?。為了進一步排除胸腔病變,徐蘭娟還做了胸部DR,結果顯示心影大小正常,肺野清晰。
可沒想到,連續幾項檢查結果下來,幾乎全是“未見明顯異常”。這讓徐蘭娟和家人陷入困惑:她明明癥狀頻繁,嚴重到影響生活,可所有的檢查單都在提醒正常。醫生一時難以給出確切診斷,只能建議她先入院觀察。
可住院幾天后,徐蘭娟的狀態肉眼可見地每況愈下。原本在家里還能勉強吃下一大碗米線,如今她只夾上幾口就搖頭放下筷子,甚至連稀粥都覺得惡心。身體稍微一動,立刻伴隨著強烈的眩暈和反胃,仿佛整個胃都要翻上來一樣,讓她整日都提不起精神。大兒子來送飯時,看到母親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眼眶當場就紅了。徐蘭娟想勉強坐起來安慰兒子,可身體剛抬起半寸,眩暈感瞬間襲來,她只得痛苦地閉上眼,緊握住床沿才沒倒下。

大兒子急忙上前扶住她,淚水大顆大顆往下掉。他哽咽著說不出完整的話,只是一遍遍低聲喊著“媽”。情緒在病房里瞬間堆積到頂點,大兒子一見醫生撿來查房,情緒便徹底失控,猛地從椅子上站起,聲音顫抖又刺耳:“醫生,你們除了開檢查單,還能做什么?折騰了這么久,錢花了一大堆,我媽卻一天天垮下去,你們到底是在治病還是在索命啊?到底能不能給個結果!”
此話一出,病房空氣瞬間凝固,連整理病歷的護士都愣住了。徐蘭娟靠在床頭,滿臉虛汗,雙唇蒼白顫抖著,想要開口勸慰,卻虛弱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醫生沉默片刻,緩緩起身,語氣放緩:“我理解您的擔心,徐女士的病情確實比較復雜,我們正在逐步排查,需要一些時間?!?/strong>
可這句“理解”反而像火星般點燃了丈夫的怒火,大兒子紅著眼睛,聲音發抖:“理解?你讓我們怎么理解?你理解我媽三天兩頭就半夜被頭暈驚醒,惡心得吐不出東西?理解她稍微一動就眼前發黑,像隨時要倒下去的恐懼嗎?你們說在排查,可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我們拿什么去等!”
見家屬情緒激烈,主治醫生只得放下病歷,連聲安撫:“我們明白您的擔心,今天就會組織科室大會診,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strong>大兒子聽到“大查房”和“大會診”幾個字,情緒稍稍緩和,但眼神依舊凌厲,死死盯著醫生,生怕再被搪塞。

第二天上午,神經內科主任帶著幾名主治和住院醫走進病房。主任翻了翻病歷,很快就覺得徐蘭娟的情況有些異常:血壓并不算嚴重,卻頻繁出現眩暈、嘔吐,甚至連站立都困難。主任暗自揣測,這里面必然有關鍵環節被遺漏了。主任走到床邊,示意眾人安靜,然后俯身耐心詢問了一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細節。
正準備結束對話時,徐蘭娟的臉色驟然發白,額頭滲出密密麻麻的冷汗,眼神瞬間渙散。她雙手緊抓床單,手指僵硬得發抖,胸口急促起伏,呼吸像被人掐住。耳邊的嗡鳴讓她痛苦得皺緊眉頭,嘴唇也漸漸失去血色。病房頓時一陣慌亂,護士迅速搬來氧氣瓶,大兒子嚇得淚流滿面,緊緊抱著母親的手不放,聲音顫抖:“媽,你撐住啊!”
而一旁的主任卻目光銳利,牢牢盯著徐蘭娟的反應,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幾天來零散的線索像拼圖一樣被拼合到一起,他很快捕捉到了關鍵。隨后,主任果斷在病歷上加開了幾項之前從而出現過的檢查,心里已有了初步的判斷。結果出來后,果然印證了他的猜想。

經過針對性的治療,僅僅兩周,徐蘭娟的狀態有了明顯轉變。臉色漸漸恢復紅潤,眼下的黑眼圈淡了許多,夜里終于能安穩睡下五六個小時,白天走路也不再頭暈惡心。困擾她多日的眩暈癥狀漸漸消失,整個人精神煥發。
出院那天,徐蘭娟特意換上了久違的干凈衣服,披上圍巾,整個人比入院時判若兩人。她走到主任面前,眼眶微濕,雙手緊緊握住主任的手,激動得連聲道謝:“主任,真是太感謝您了!沒想到折磨我這么久的病,兩周就能緩過來,更沒想到背后竟然是這樣的原因……”
原來,主任在見到徐蘭娟突發的癥狀后,迅速在腦海中梳理她幾天以來的病程。高血壓已被排除,心臟檢查也顯示正常,頸椎和血管同樣沒有問題。她的眩暈來得突然而猛烈,常常伴隨惡心、嘔吐,卻沒有意識障礙和聽力損失。主任意識到,這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心源性或腦源性頭暈,而更可能與耳源性疾病相關。他敏銳地捕捉到其中差異,決定將方向轉向前庭系統。

為進一步查證,主任安排了前庭功能相關檢查。在冷刺激眼震實驗中,徐蘭娟在接受刺激后出現了明顯的水平眼震,慢相速度高于正常值,提示前庭反應異常。緊接著在頭部快速轉動試驗中,她的眼球運動也表現出明顯的不對稱。檢查過程中,徐蘭娟面色蒼白,額頭汗水不斷,雙手緊握床沿,幾度險些嘔吐。每一項異常結果都讓主任更加確信,病根就在前庭神經。
結合徐蘭娟近期的病史,主任進一步追問其發作前是否有感染表現。翻閱病歷記錄發現,她在入院前兩周曾出現過咽喉不適和輕微咳嗽,被她當作普通感冒忽略。主任心里逐漸清晰起來,許多前庭神經炎患者往往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發病,病毒侵襲導致前庭神經受損,進而引發劇烈的眩暈。所有線索都對上了,他心中的疑團終于解開。
確診為前庭神經炎后,治療方案迅速制定。醫生為徐蘭娟開具了抗病毒藥物、激素以及改善微循環的治療,同時配合前庭康復訓練。治療初期,徐蘭娟依舊頻繁眩暈,稍一坐起便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甚至需要護士攙扶才能走到衛生間。雖然過程艱難,但主任堅信這種疾病的恢復依賴于耐心與時間,只要堅持,癥狀會逐漸緩解。

一周后,徐蘭娟的狀態出現轉機。她仍舊偶爾感到頭暈,但不再像此前那樣猛烈。胃口逐漸恢復,能在病房里獨自吃下一小碗稀飯。夜里也能連續睡上幾個小時,早晨醒來時神情比入院時輕松了許多。徐蘭娟的兒子和丈夫明顯感受到變化,雖然依舊擔心,但看著她能下床走動幾步,心里終于有了安慰。
兩周后,療效更加顯著。徐蘭娟已經可以獨立在走廊上來回慢慢行走,眩暈感只在快速轉頭時出現,持續時間也縮短到幾分鐘。她的面色紅潤起來,體重略有回升,原本緊鎖的眉頭也舒展了。醫生安排的復查提示前庭功能逐漸恢復,體位變化引發的眼震已不再明顯。病房里的護士都說徐蘭娟像換了一個人,眼神不再空洞,而是透出久違的生氣。
出院前,主任再次總結徐蘭娟的病程。前庭神經炎是一種常見卻極易被誤診的疾病,早期常被混淆為高血壓、頸椎病或心臟病。影像學和常規檢查多顯示正常,只有通過專門的前庭功能測試才能確認。幸運的是,徐蘭娟最終得到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才避免了長時間的反復折磨。回顧這段經歷,她的家人仍心有余悸,但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身體發出的信號絕不能忽視,尤其是反復的頭暈,更應當及時就醫,才能守住健康的底線。
內容資料來源:
1.趙非一. 脖子酸痛、頭暈又手麻,或許不是頸椎病——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心遠[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1,(04):30-31.
2.李心遠. 頭暈又手麻,卻不是頸椎病,原來竟然是小腦“離家出走”在椎管“安家”[J].祝您健康,2020,(11):24-25.
3.頭暈、手麻時要當心[N].科技日報,2002-04-28.
(《47歲女子頻繁頭暈,頭顱CT和心電圖檢查正常,主任一句話揭開真相》一文情節稍有潤色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均為網圖,人名均為化名,配合敘事;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