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圖紙 中國傳統可以行走的木牛詳細三維結構圖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運輸糧食。不過,真實的樣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諸葛亮集》中有相關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人領中,舌著于腹……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另外也具有流馬的相關描述,但是因為沒有實物圖,所以后世始終沒有具體的還原圖像。









現代人猜想的木牛流馬運作原理圖
《南史·祖沖之傳》: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可知祖沖之是親眼見過木牛流馬的,又因木牛流馬的啟發,他便創造一種機械運行的工具,比木牛流馬更勝一籌,由此可知,木牛流馬一定是利用齒輪原理來制作,否則祖沖之不會有興趣拿它來作參考和對比,可惜的是此論缺乏確鑿的論據和實形。

后人對于“木牛、流馬”其實也有過很多的還原,但是卻并沒有一個能夠真正得到人們的信服,也沒有一個能夠真正解釋其中的原理,具體原因是為何呢?相關的專家心里也是有著難言之隱,最主要的因素是各種文藝作品對于諸葛亮的“神化”,以及對木牛流馬本身的“神化”。

【出處】1、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2、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span>
時代背景

1、運輸工具:畜力車、人力車、旱船、滑索、橋子、背架等。
2、道路狀況:出蜀多山地,艱險難行,常規車馬運輸不便。
3、戰爭狀態:前線大軍消耗極大,糧草多賴漢中供給。
下面提供一套中國傳統可行走的木牛結構的高質量三維圖形結構圖紙。
請私信回復“木牛流馬”免費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