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三不帶,福氣自然來”,哪三種東西不能帶,清明上墳要注意
上墳三不帶:春天的路上,我們還欠祖輩一聲告別

春天說來就來了。窗外柳條軟軟地垂下來,院子那邊的杏花也張開了粉粉的面龐??烧l都知道,這時節光是盼著新芽還不夠,清明眼看著就要到了。講白了,清明這天,村子里每家每戶都得去山上——祭祖。這不是隨便走個過場,什么紙錢、香火、添土、疊紙花,樣樣都有說頭。偏偏啊,有時候你還真怕踏錯了老規矩,老人們三天前就嘮叨起來:“上墳三不帶,福氣才有門兒進?!边@三不帶,哪三樣?咱還真得細講講。
先說說老一輩人的想法。你問他們人去了往哪兒?十個有九個會說,地上人,地下魂,終歸得有個歸處——“入土為安”嘛。人活著也苦,死了要個清清白白,后生記得惦記一聲,祖宗在底下也能做個笑呵呵的好夢。你再聽村里的老人叨咕,他們常拿“家門有人燒香祭掃”說事——尤其是兒子。古時候,可只有男丁能上墳,這算家族有“出息”。年年祭掃,墳頭冒新土,后人沒灰心喪氣,總代表著家里血脈不斷。祖宗可不就得意嘛——“你們把我記著呢!”

可一說到上墳,有些東西是堅決不能帶的。你以為是啥風水講究?它還真不是光斗嘴皮子那點迷信。背后都有點來歷,講究的還是個“心”。
第一樣,絕對是破紙錢。每年快清明,村頭的鋪子新冥幣堆成小山。大人領著娃兒,手里頭都打著主意,“紙錢得整齊,不成三不像”。小時候我還不懂,覺得扔點零頭、破角又不是給活人花,講究那么多干嘛??赡棠桃荒樥洠骸岸嫉搅讼旅?,還給父母塞破爛?你長大要是收個破錢包,心里多疙瘩!”細想也對,人死了也講個名分體面,紙錢爛的不叫孝順,叫敷衍?!皠e糊弄死去的人。”奶奶用手撫著新買的幾刀冥幣,動靜不大,心里卻很鄭重——老一輩的規矩,少摳門。

其實這些年,農村空氣怎么守得住,燒紙的地方悄悄劃了禁??杉堝X,還是照買,意思不能丟。偶爾碰見沒注意,拿了撕爛了一角的,家里人都得悄悄挑出來,寧可少燒也不糊弄。
第二樣,紅繩。你可別以為這是圖吉利。按理,紅繩平時掛小孩脖子上,辟邪用的,誰家娃沒搓過幾個紅手鏈?可到了上墳這事兒,大人盯得最緊:“趕緊摘了!”問為什么,就是不對。這地方屬陰,咱是去看望老祖宗,不是提防他們作祟。你防什么,情分就冷了。想想看,活著的時候,你去老人家串門還帶著“厭勝”的玩意兒架著人家?那讓先人多心涼啊。別覺得迷信,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份小心思,本質還是敬重。到了死人面前,那幾分敬畏,全在細節里。別說大人,連膽小的娃也能忍住,哪怕心里邊發毛——都是家里血脈,誰好意思對祖宗下絆子。

說到第三嘛,空塑料袋。唉,這東西現在煩得很。小時候哪有塑料袋,都是籃子、簍子??涩F在呢?誰家去山上不拎個塑料袋,瓜子蘋果磨刀全靠它收拾??纱笕艘痪湓挘骸翱沾硬荒軒仙健!睘樯??“空的心,哪有誠意?”表達得挺有詩意,其實就是——你敢空著去墳前表示啥?好歹帶點新鮮祭品,誠意裝籃里。別光想著順手、走過場。儀式感,古人最重視,少點真心都不行。
偶爾看見哪個小孩嘴饞,把貢品吃光,塑料袋空空的,長輩就會教訓:“好歹留個夠意思的,給先人省下點活路?!逼鋵嵤墙檀蠛⒆有㈨樀牡谝徽n。哪怕你講化學講環保,這老規矩還在。清明就是講心意的節日,不能讓祖宗失望。

這些說法,細究起來有點執拗,有點嘮叨??墒悄昴暝略拢遄永镞€是真照著這套規矩來。誰家要是真犯了“忌諱”,嘴上沒人罵,心里卻多半嘀咕——“想糊弄過日子,怕是連死去的人都不樂意沾光喲?!?/p>
不過,規矩規矩的,有時我也替先人想:“他們要是能透過泥土瞧見這一波波來上墳的后輩,會不會在心里樂呵著——算你們還有點當年家的氣兒。”
清明趕上楊絮飛,山路泥濘,褲管濺了一股泥斑。年年有人倔著脖子說“這都什么年代了還那么多講究”,可越是這樣,越是覺得,墳前那點祭品、燒紙的煙氣,是真的能托住人心里一點鄉愁和牽掛。
三樣東西不上墳,有時候不是因為祖宗真正在意什么破紙或者紅繩,可能是怕活著的人再也不記得“心”的分寸。規矩背后,藏的都是一家子對祖宗的念想和惦記——怕你忘了他們,也怕你忘了自己是誰。
嘮到這兒,忍不住多說一句。清明那天,山風涼涼,野花長在墳頭,你要是路過,聽見哪個大人數落孩子“別帶破紙錢”,就別笑這老理兒多。守規矩的人心,往往最柔軟。至于祖宗是不是真的會保佑咱,這說不定??尚睦锬欠莸胗洠攀钦嬲摹扒迕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