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吃飯有講究,什么樣的筷子能預防食物中毒?
163 2025-08-22
1934年秋天,江西的空氣比以前任何一個季節都要緊張些。蔣介石那張臉,小時候人都說他眼神很狠,就看得見事在人為的意味。廬山腳下,幾百號國民黨高官,德國顧問悄無聲息地隱在陰影里。文件封皮厚重,“鐵桶計劃”這名字有點讓人喘不過來氣。蔣介石信這回穩了,他把文件按在桌上,沒人敢接話——除了極個別人,誰還敢想外泄風險?!
門外風一頓,下沒下過雨都記不清,但項與年竟像被逼著一樣,一路瘋跑了兩三天。他一開始扮成教書先生,字寫得好卻沒人注意。頭發亂了,褲腳濺了泥,敵軍盤問得死緊。碰上幾伙士兵,眼神空空、手上端著槍。他怕極了,但越怕越冷靜,索性一狠心敲掉了四顆牙,沒啥道理,說干就干。臉腫得像饅頭,嘴角還拼命往上扯,裝出一副乞丐模樣。反而沒人再搭理,那些兵聞到味道趕緊捂鼻子,也就放他過去了。
誰曉得這份密信太要命了?莫雄那個時候坐在自家司令部,和項與年手里傳的是同一份命。他不是普通將軍,也不是一心為己。外邊說他少年喪母,老家在英德,放過??高^米,但他心里的算盤絕非兒女情長。那時國民黨高官都喚他“莫大哥”,偶爾喝酒也講笑話,但私底下沒許多人知曉他在想什么。
是的,莫雄先前救過蔣介石,1922年,蔣也不比尋常人厲害多少,被土匪圍城時還幾乎慌到兩腿打顫。莫雄帶人沖出去像不要命,硬是把蔣給撈出來了。蔣當然感激,那時兩人私下還結下了交情。說白了,這點交情影響后來一些事,看似無關,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棋子,彼此環環相扣,有的命里注定了就要翻船。
莫雄前半生奔忙于同盟會、護國,孫中山一聲令下他必然答應。他沒啥大官運,但在廣東夠威望,也曾一路救孫中山于炮火間。有時候命運就這樣轉彎,明明升到少將旅長,該風光無限了,還認認真真執行國共合作,跟著孫中山東征西討。然而蔣介石眼里容不下能人,總覺得提拔自家兄弟許崇智才穩妥。凡事都得留條后路,蔣就是這脾氣,見誰有本事就想法子削一削。
許崇智信任莫雄,甚至在軍隊開刀救蔣,被軟禁后第一個叫的還是莫雄??上蹌傉D好部隊,廣州城還沒等走近,全被繳械。他這人生氣嗎?大概是有點,但究竟懊悔,更像是對蔣徹底死心了。救人沒用,軍權捏在別人手,這是許多人一生的關口吧?
再后來,1930年,莫雄暗中投向張發奎,反蔣干得挺帶勁,偏偏總是失利。命運愛開玩笑,又逗留在上海。那時候,他遇見最早一批中共黨員,沒幾句廢話,也沒什么驚天動地的發誓,反倒因對方的真誠,心里惦記起“救國救民”四個字。他跑去說要入黨,李克農回復很客氣,說暫時別加入,有“莫大哥”這樣的身份,更方便幫忙。莫雄當時沒矯情,點頭認同。
這就引出1934年“鐵桶計劃”那會兒。莫雄因為“剿共”戰功“卓著”,竟被拉進廬山密會。會議完,他手里就多了一份絕密文件。此刻,他冷靜得有點過頭——知道送情報是賭命,有危險卻不肯后退。他召來項與年,用一句話定了主意,“你去,我承擔一切?!庇袝r候,做大事的反而拿得起放得下。不清楚,他是否真做好了最壞打算,反正那幾個人都記住了他。
文件用藥水寫在字典里,這點小心思沒誰發覺。項與年忍著疼,還是一路瘋跑。山林太密,敵軍封鎖到了極限。有一晚下了小雨,濕冷浸透骨頭,他強撐著往前走是真不容易。彼時的瑞金還是紅色指揮部,守著一群窮得脫相的兵,項與年進去連說明身份的力氣都快沒有了。周恩來和李克農見到人幾乎沒認出來。項與年把情報遞出來,兩個人心頭一顫,好在及時。
短短幾天,中央下令轉移。8.6萬紅軍,幾乎算是大本營全撤。后來“長征”變成傳奇——可一開始沒多少人覺得是壯舉,只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果沒有那份情報?淪為圍剿,怕是真會山窮水盡。事后那些參與者談起長征,語氣很淡,但怎么講都離不開莫雄和那些情報員。
也有種說法,蔣介石回過頭來查得厲害,把能查的人都查了個遍,最后沒人敢提。氣不過,卻又奈何不了誰。
1935年,莫雄被調去畢節,臨走還幫共產黨纏住63師的陳光中,讓紅軍安全轉移。賀龍帶兵路過,莫雄故意躲開——表面是調兵遣將,實際上又是掩護??上ВK究天不遂人愿。事情扒拉出來后,蔣介石就以“通共”罪下令逮捕,把莫雄關進南京大牢。人性就是這樣,風水輪流轉,鐵桿反蔣的人還要落得牢獄之災。
然而他人緣極好,就算身子挨苦,也沒真丟過朋友。有張發奎等人幫忙,連國民黨的陳誠都替他求情,總算撿回一條命。等到抗日戰爭爆發,莫雄又被安排管游擊隊。他還是那個作風,把一堆共產黨員安插進司令部,連參謀長古大存也不例外,做事拖泥帶水但極有分寸。這跟普通人不一樣,他做得很明白。
抗戰期間,他還大批印制八路軍宣傳材料,悄悄釋放千余名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這種人物,從頭到尾都沒圖私利。誰知道,一路到解放后,還是有人舉報他,聲稱他“通共”,那年莫雄已近花甲,被國民黨列為暗殺對象。拖到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他幾乎殺身之禍。毛主席聽說后親自過問,指令葉劍英去搜人。
這一段,大部分人都記不住了。反正莫雄平安歸來,被任命管治北江治安,不聲不響做事。土改時他差點冤死,因為走訪的人不知內情。若非古大存、葉劍英出手,他的命也許早沒了。1956年,項與年才知道莫雄還活著,兩人見面,流露的情感,不是什么論功行賞能概括的。
后來的這些年,莫雄適應了新的身份,做政協委員,為新中國建設盡了力,沒什么大起大落。1980年去世時已經八十九歲。
說到底,他的人生并不符合標準模板;前半生忠于國民黨,反蔣被迫轉向,又一頭扎進幫助共產黨。后半生卻用各路手段為共產黨輸送情報、掩護轉移、安置干部,無論風聲如何緊張,從沒后退過半步。有的人會問他圖什么?圖名圖利都不像,真的只是骨子里認定了選擇。
可話又說回頭,他選擇黨這種事,是不是早在被蔣介石算計、失去軍權那會兒就已經注定了?誰能絕對說清楚。若要說國民黨體制必然崩盤,也許吧,可又未必就是那么一拍腦袋的事。人的轉變,說是一瞬,其實很慢。有些善意被扼殺,就長成了犟勁,反而用在新方向上。
這整個過程、每個細節,合起來才有歷史本來的樣子。沒有誰是完全對或者錯,正史也掩不住時代擁擠的氣流。
莫雄的人生未必高光,可他把風險和希望全揣在心里。紅軍能突圍、長征終成傳奇,是許多看不見的人共同推著一步步走出來的。有的名字被歷史高聲贊揚,有的只是默默無聞。正因為誰都沒有受控于“注定”這回事,所以歷史才值得回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