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突然飛進家門?別慌!這些吉祥的寓意你知道多少
53 2025-08-25
位于崤山南麓的三門峽盧氏縣杜關鎮民灣村,過去叫馮家灣村,解放后改為民灣。村子四面環山,兩條河水在村口交匯,依山隨形而建的11幢大院,被河南省住建廳列入首批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遠道而來的客人,贊嘆的是雕花門窗上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還有山墻上活靈活現的磚雕祥瑞圖案,卻不知道這老房子背后的驚天秘密。
駱淑景|文圖
一
說到傳統村落,自然是有些年頭了。據記載,民灣村形成于清朝初年。村中依山臨水修建的11幢駱家大院,有的也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最后翻修過一次是1935年。
它從西到東一字排開,分別起名六合堂、允泰堂、福清堂、騰蛟堂、三生堂、光裕堂、凱袁堂、廣厚堂、三槐堂、四勿堂和質直堂。這些院與院之間,有磚墻隔開,每一通院子都有四進,中間有中門隔開,第一重院是騾馬牲口院,第二重院是長工伙計院,第三重院是客房客廳,第四重院才是主人的起居室,上房是當家主人住,兩廈子是兒女媳婦住。
凱袁堂大院
每一進院子都有中門和角門,中門也叫儀門,平時不開,人們進出都走角門旁門,所以路徑曲折回環,只有紅白喜事或重大節日、有貴賓來訪才開中門.中門上方鑲有匾額,如“家世書香”啦、“躬持禮義”啦,等等不一。
每一通院落,各依空間,同中有異,給人的感覺是,格調統一而不顯雷同,房舍密集而回環寬松。精細的木雕、厚重的古墻、滄桑的石階……
至今,這些大院保存較為完整,里面仍有村民居住。住在廣厚堂的張姓村民說,有人來買他檐下的雕花窗扇,一扇出五千元,他不賣。我囑咐他說,好好保護,不要賣。出再高的價也不要賣,以后越來越值錢。
二
民灣村65%的人都姓駱。話說明朝永樂年間,陜西省三原縣管子村的駱氏三兄弟,“因遭禍”離開世代居住的京畿之地,遷徒到伏牛山深處的盧氏縣北駱家池村,又于清初遷到馮家灣村。經過300多年的繁衍生息,逐漸成為這里的旺族。
駱氏在馮家灣發達后,要修宅院,就請風水先生來給相地定向。風水先生經過一番察看以后說:“馮家灣坐北朝南,是坎宮卦相,主山祖龍冠云山,穿峽過谷,迤邐而來,綿遠悠長,到近坡高起成峰,渾圓秀麗,蓄勢有力,主人丁興旺??蜕綏顜r嶺、小南嶺兩山來朝,左輔右弼,拱護有勁;堂前清流環繞,主財源旺盛;右首白虎煞低,左首青龍煞高,且顧盼鎖口,正應了‘但是青龍高萬丈,勿使白虎回首望’的俗語;外圍有荊彰河、大南嶺山水援輔。西嶺是旗,寨嶺是鐘,主產武略將帥之職,英俊雄偉之才;整體來看,局法端正,煞水秀麗,定主翰苑才名,富而好禮,久日后駱家不乏吃皇糧之人。但是,人無完人,地無全地,不足之處就是近坡落穴偏陡,來山太近,屋場短促,輪回迅速,六十年一個起落?!?/p>
光裕堂中門牌匾
當家人請教補救之法。風水先生說,“地氣短,人氣長,只要記住‘忠厚傳家,多行善事’,就能趨吉避兇,家道綿長?!?/p>
另一個風水先生說:“馮家灣是二龍戲珠之象,楊巖嶺、小南嶺是兩條龍,近坡是個豬,豬頭伸在郭家溝,‘豬’同‘珠’同音,就是‘二龍戲珠’了?!?/p>
風水先生的吉利話,似乎都應驗了。駱氏家族確實出了不少人才,有文有武。據家譜記載,明清時代,有“父子三貢”、“一門出了三進士”,還有州同、教諭、候選教諭、詔待、光祿寺署正、千總、布政司理問、奎文閣典籍等。民國時期,也有三個黃埔軍校畢業生,少將副師長、騎兵連長,還有一個跟國軍跑到臺灣,營連長多人。文職也有縣長、鎮長、文書等。解放以后,有市級、縣級、科局級干部多人,中小學教師更多,藝術人才也不少。
雕花的門扇
風水先生說的不吉利話,也一語成讖。也不知道是沒有“忠厚傳家”,還是時代使然,差不多每隔三、四十年,總要有一場“血光之災”。從清同治元年至1949年百年間,就遭了三次劫難。一是1862年8月1日,太平天國征北主將張樂行率部10萬之眾從靈寶來盧氏途經杜關,火燒馮家灣,把駱氏等富戶搶掠一空,殺傷多人。二是民國元年9月,洛寧刀客攻打馮家灣,老爺駱璧文和二爺駱永詮被活活燒死。三是1947年陳謝大軍強渡黃河,謝富治、裴孟飛在靈寶搞急性土改,波及馮家灣,駱氏共有13人被鎮壓。
三
民灣村地處靈寶、盧氏之間,不僅風景優美,還是戰略要地,抗戰時期,國民黨四個集團軍的糧庫就設在這里。人們俗稱這里是“狼過口”,東來西往的土匪刀客也常從門前經過。
本為書香門弟的駱氏族人,身處亂世之中,也學會了舞槍弄棒。話說光裕堂的當家人,駱璧文,清朝時曾在南京做過官,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駱永讓,在開封當過縣長,死在任上,二兒子駱永詮,在陜西長安當過一任縣長,后賦閑在家,三兒子駱永柱,曾在鎮嵩軍里當過營長。家有良田百畝,油坊酒坊,長短槍幾十條。還在東嶺上修了寨墻,一有風吹草動,駱氏諸戶都上寨躲避,方圓附近的人也都到寨上躲避。
院落之間的過道
這年秋天,洛寧刀客杜老六、楊六盛、宋老八從官道口過來,搶了官道口和杜關街,拉了許多“票子”。他們準備搶荊彰村,要從馮家灣過,就派人前去與駱家講條件,說只借一條路走,不動馮家灣一草一木。駱璧文父子說:“借路可以,但得留下買路錢?!眱杉以挷煌稒C,不歡而散。
土匪暗中派奸細偵察了馮家灣的地形和兵力布署。8月27日早上,土匪只派了一小股人從河灘佯攻,大隊人馬從背后小路,攻進馮家灣,抄了駱家后路。駱永詮發現形勢不對,就帶著家丁倉皇撤退,當他逃到西嶺,本已脫離了危險,沒想到老太爺駱璧文跑得慢,到西嶺根油坊被土匪捉住了。
駱永詮是個孝子,一看父親有危險,就不顧個人安危,冒死回來與土匪交涉,說只要放了老太爺,要啥給啥。誰知土匪說,“我啥也不要,就要你的命?!闭f著從油坊搬出一桶豆油,澆到他父子身上,用火點燃,結果父子二人被活活燒死。
四
老爺父子被燒死后,二奶奶就瘋掉了。原來二爺的原配夫人死得早,留下一子叫武摯,后又娶這個二奶奶叫小辮子,她是橫澗韓家山人,過門時才16歲,誰知剛3個月二爺就被土匪燒死。
二奶奶先是不吃不喝,后是又哭又笑,再后來是披頭散發,逢溝跳溝,逢崖跳崖。家里派一個叫小朱的女人看她,她整天披頭散發,口中念念有詞:“前人栽樹我乘涼,我是武摯他后娘。白饃包豆豆,粉條炒肉肉。小朱姐鬧憨憨,鬧憨憨你把我管?!?/p>
其實二奶奶悲痛是真,瘋卻是裝瘋,有一次她對知己說了心里話:“我這么年輕,整天被關在深宅大院里,出入不隨便,這里大事不能管,小事不能問,象坐監一樣,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原來她是想分家。
住在老房子里的老人
這時從鎮嵩軍回來當家主事的爺爺,了解了嫂子的想法后,他給二奶奶下了一跪,說:“嫂子,你別鬧了,咱丟不起這個人。有啥想法說出來咱商量?!倍棠陶f:“那好,一、我要分門另過,該是你哥的財產分到我名下,由我經管;二、我門里的事我做主,過好過壞不與你相干,念兄弟情份了你幫一把我承情,不幫我也不爭竟?!?/p>
爺爺答應了二奶奶的要求,分給她300石稞租,把一所老院子給她住。二奶奶從此另立門戶,她住的房子就叫廣厚堂。爺爺辛勤持家,也幫帶著嬌慣二爺留下的獨苗,我的大伯武摯。最后這個大伯就成了大煙鬼。整日不干活,只會吸大煙,沒有錢就賣房子賣地。大伯前腳賣出去,二奶奶就后腳再贖回來,人家不準贖,她就跟人家吵架鬧仗,死纏活纏。
二奶奶活到63歲,逢著土改鎮反,也被鎮壓了。人們說,二奶奶的地主都是她贖回來的,她要是不管兒子,一任他把房子、稞租賣光了,早都成了貧貧的貧下中農了,她也死不了。
五
土改時,駱家大院都被分到窮人手里。一所大院分幾戶人家居住,前隔后擋,弄得不象樣子。光裕堂上房,分給一戶姓莫的人家。有一年上房忽然著火了,那火來得奇,燒的邪,“呼呼呼”四面撲,火焰躥幾丈高,打著呼嘯尖叫著向上沖。人們聞訊趕去救火,但一看,根本到不了跟前,只好圍觀,眼睜睜看著上房燒光,把木板樓上莫姓老娘的棺材也燒掉,片甲不留。
耕讀傳家
上房燒光后,住在兩廈子的人家開始鬧鬼,夜半人靜時,總聽見山墻跟有嚶嚶哭聲,房頂上還有小聲說話聲。嚇得兩戶人家不敢在這里住,最后只好做了大隊部,還作過糧庫。村里迷信的人說,這是神鬼報應,莫家人消受不了這福。
現在光裕堂只剩下腰房,也就是廳房。我從腰房的過道處看到那些梁啊,柱啊,都是粗壯的原木,我問,哪來這么粗的樹???陪我看房的張老漢說,早先咱這兒大樹可多了,是原始森林呢。
我又仔細看,那些明柱都焦黑了,明柱下面青石圓形基座還牢靠。張氏弟兄說,早先站在河邊看這房子,明晃晃哩,柱子起明發亮,可漂亮了。我問這院子的磚怎么都是半截?他們說,院子里本來一律的方磚,五八年大煉鋼鐵時,人們在這里砸礦石,把磚全砸碎了。
作者簡介:駱淑景,女,六十年代生人,現居三門峽市盧氏縣;喜愛文史,筆耕不輟,著有多部長、短篇作品。
(內容編輯:云濟)
豫記版權作品,如需轉載,請微博私信“豫記”或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